8月24日,中新集團(601512.SH)發布2021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0.63億元,同比增長13.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7億元,同比增長14.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9.09億元,同比增長14.83%;基本每股收益0.61元。
作為2008年以來第一家以園區開發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中新集團聚焦“一體兩翼”的業務架構,以園區開發運營為主體板塊,以產業載體配套和綠色公用為兩翼支撐板塊協同發展,力促企業高質量發展。公司總資產由2019年同期的211.54億元增長至273.06億元,增長近30%,扣非凈利潤由6.44億元增長至9.09億元,增長幅度達42.39%。
夯實主業保障園區高質量發展
中新集團園區開發運營板塊包含項目拓展、規劃建設、軟件轉移、招商親商、產業投資、運營服務六大業務節點。報告期內,公司著力產業招商和親商服務,強化產業投資力度,高標高質推進工程項目建設,保障區域公用事業和環?;A設施安全穩定運行,著力提升民生服務質量,優化營商環境,繼續全力助推蘇州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在招商親商方面,公司聚焦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研發創新和總部經濟等,充分運用產業投資、云平臺等手段,引進內外資項目超40個,完成注冊內外資近85億元人民幣。其中科技項目近30個,推薦參評園區科技領軍項目15個,完成各類企業服務工作近200次。
在產業投資方面,公司繼續加大力度開展基金投資和科技創投,雙輪驅動,在新發展階段運用新發展手段,為園區引入更多優質資本和高品質項目。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已認繳投資近20支產業基金和7家園區高科技企業,投資領域涉及醫療健康、信息技術及半導體、智能制造及高端裝備、消費升級等領域,累計實繳金額約10億元,拉動園區總投資超60億元。
在公用事業方面,公司全力確保園區公用事業及環?;A設施安全運營,上半年共計供水量0.84億噸,污水處理0.72億噸,天然氣2.05億立方,供熱121.47萬噸,上網電量13.25億千瓦時。園區危廢處置項目投產后安全運行,產能達到3萬噸/年,上半年危廢處置量同比增長30%;小微危廢收集平臺收集量擴容為5000噸/年;園區餐廚及園林綠化垃圾處理項目二期工程即將竣工,處置能力提升至600噸/日,這些項目均對區域環境清潔能力的提升、保障沿線工業和居住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中新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及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綠色公用業務圍繞環保、新能源兩大產業方向,積極研究、跟進氫能、環衛一體化等項目,加大綠色環保領域研發投入。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達631.9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59.59%。
深入推進合作園區高水平產城融合
在保障蘇州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中新集團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區域合作園區高水平產城融合,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區域合作項目。報告期內,公司運營的蘇錫通科技產業園、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和蘇銀產業園等四個園區投資生態環境良好,上半年簽約項目總計64個,新增注冊企業共67家,注冊資本達44.67億元,公司招投聯動能力突出。
今年,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強調了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要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聯動,堅持產城融合。
顯然,中新集團作為蘇州工業園區開發主體及中新兩國政府間最重要的合作載體,擁有多年的園區開發運營經驗,且形成了項目拓展、規劃建設、軟件轉移、招商親商、產業投資、運營服務六大業務節點的園區開發運營全產業鏈閉環,具備明顯的先發優勢。
公告顯示,中新集團僅用半年時間,其園區開發回款明顯增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一改去年下半年連續兩季度為負的勢態,實現轉正。業內分析師認為,對于一些建園較早,已經形成一定產業集聚,具備較強資產完整性的成熟園區來說,具有較強的清償能力,有利于在市場化基礎上利用資本杠桿進行投融資創新。
未來,隨著政策支持下園區的城市化進程加快,中新集團將推動園區經濟與城區經濟逐漸走向融合,持續幫助園區產企加快建設升級步伐,為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危廢網 | 危廢江湖 » 中新集團:上半年危廢處置量同比增長30%;小微危廢收集平臺收集量擴容為5000噸/年
評論前必須登錄!
登陸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