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長江經濟帶尾礦庫污染防治工作會暨危險廢物聯防聯控工作座談會上,重慶、四川兩地就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無廢城市”簽訂合作協議。同時,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四省市還簽訂了《關于建立長江經濟帶上游四省市危險廢物聯防聯控機制協議》與《四省市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合作機制》。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此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合作協議》的簽訂,標志著“無廢城市”試點由重慶主城中心城區延伸拓展到重慶全市域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對全國“無廢城市”試點的深化和“無廢城市”區域共建的探索,也是川渝兩地生態共建環境共保的重要內容,將進一步加強成渝地區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區域協作,提升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推動固體廢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明顯進展,為全國“無廢城市”“無廢社會”建設積累經驗、提供示范。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合作協議》規定,按照“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系統集成、全民參與”的原則,重慶市和四川省共同謀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建設規劃,強化成渝地區固體廢物環境治理相關項目儲備,及時總結共建經驗,向全國適宜地區推廣。
而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四省市簽訂的《關于建立長江經濟帶上游四省市危險廢物聯防聯控機制協議》與《四省市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合作機制》,則將川渝危險廢物聯防聯控和危險廢物“白名單”制度延伸拓展至長江經濟帶上游四省市,是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具體行動,是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有利于長江經濟帶省市形成生態共建環境共保的合力,共同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白名單”制度,至少有四個作用:一是簡化了流程程序,提高效率效能,原來同類別每個批次的轉移都要相互征求意見,還要征求區縣意見,程序繁瑣,實施“白名單”制度后只需征求一次意見,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二是共享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資源,危險廢物種類多,一個省市難以自行建設類別齊全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今后,一些產生量小、設施投入高、處置難度大的危險廢物,可以共享資源,避免重復建設。三是風險可控,符合“就近轉移”原則,避免遠距離運輸帶來的環境風險。四是促進產業升級,提升環境管理水平。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危廢網 | 危廢江湖 » 川渝簽訂“無廢城市”共建合作協議
評論前必須登錄!
登陸 注冊